5月10日,隨著最后一節拱肋成功嵌入,路橋集團承建的貴平18標拉密河特大橋鋼管拱肋順利合龍,項目建設者們歷經14個月,克服艱難險阻,打通高山阻隔,一道“長虹”飛架兩岸。
拉密河特大橋位于平塘縣者密鎮境內,跨越珠江流域紅水河水系,是貴平高速全線重難點和控制性工程。該橋為非對稱中承式鋼管拱橋,全長206米,主跨176米,橋梁寬40.8米,全橋共18個拱肋吊裝節段,7道橫撐,是國內在建高速公路中最寬的不對稱鋼管混凝土拱橋。
拉密河特大橋兩岸橋墩處于陡峭山體之上,面對場地限制、拱肋節段質量大、起吊蕩移角度大、索鞍滑道橫移摩擦系數大、吊裝精度高等“卡脖子”問題,項目部以“交建先鋒·紅星在一線”黨建品牌為抓手,“黨員先鋒隊”“青年突擊隊”帶頭攻堅,超前謀劃、精心組織,探索“黨建+質量”“黨建+安全”創新做法,黨員帶領“質量監督員”“青安崗”常態化開展安全、質量隱患排查整治,助推黨建工作與生產經營雙融雙促。
針對痛點難點,項目部強化過程監督,嚴格控制施工工藝,細化安裝步驟,著力攻克關鍵技術問題。首次采用單側不對稱吊裝工藝,通過“載重橫移+蕩移”創新工藝,有效避免了吊裝與扣索碰撞,解決了場地受限、拱肋載重過大的問題,索塔系統最大承載力為160噸,拱肋最大吊重達104噸。
利用“單側卷揚機循環牽引系統”,在單岸設置單臺卷揚機進行循環牽拉,極大節省了人工、材料成本。采用“重力式+巖錨復合式錨碇”對錨碇受力進行雙重加固,大大提高了整體結構的穩定性,有效降低了安全生產風險。在索鞍系統中底板設置鋼板和“四氟乙烯板”,降低索鞍滑道摩擦力,使吊裝過程更加“順滑”。
利用北斗傳感器和北斗衛星定位系統,通過采集數據傳輸系統進行智能化監控,精準對扣背、承重、起重、牽引索索力等關鍵參數進行動態實時監控,根據監測數據調整拱肋合龍口高差和間距,確保實現“零誤差”精準合龍。
拉密河特大橋建成后將極大改善當地交通狀況,將沿線各旅游景點串聯起來,為發展“交通+旅游”增添新活力,促進當地經濟發展。